口腔内多处溃疡伴疼痛,口腔溃疡易发作
株洲中医吴子明经典案例——口疮
高某,女,47岁
2019年 8月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口腔内多处溃疡伴疼痛一周余,平素口腔溃疡易发作,服清热消炎药好转。此次因食辛辣有发,自服清热消炎药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特来诊治。发病以来精神烦躁,食欲一般小便次数多,大便可。症见口腔内多处溃疡,溃疡处疼痛明显,口干,嗳气,小便次数多,但无小便淋沥刺痛感,舌淡苔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口疮(肝胃郁热)。
中医治则:和中清热,理气降火。
中医方剂:甘草泻心汤。
处方:甘草 半夏 黄芩 黄连
党参 干姜 生地 知母
黄柏 当归 白芍
x7剂,日服一剂,一天二次。
二诊:8月 30日因食排骨炖汤觉堵,口干,口腔溃疡又扩大,舌质淡,苔白,脉弦。
处方:当归 白芍 红参须 白术
茯苓 麦冬 五味子 玄参
升麻 知母 黄柏 甘草
x7剂,日服一剂,
一天二次,禁食辛辣硬食,并配冰鹏散一瓶洗患处。
三诊:9日 6日,口腔溃疡好转,小便次数减少舌质正常,苔白,脉数。
处方:生地 赤芍 归尾 川芎
玄参 麦冬 五味子 柴胡
丹皮 知母 黄柏 薄荷
甘草
服药后微信回访溃疡己愈,至今未发。
按语:本案来诊时显现的症状不多,利用吴老师的排除法,排除表症、里症,溃疡疼痛、口干为上热之证;嗳气为胃虚食滞,虚中夹实,也是心下痞,小便数为上虚不能制下之所致,故辨证为上热下寒之厥阴病。而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厥阴证上热下寒之方,故首方选用甘草泻心汤。病因服到第五剂时本好转,但因食排骨导改溃疡面扩大,情绪低下故改用逍遥丸来疏肝健脾养血,因口干明显故合用参麦饮,故治病求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