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长期坐位,少有走动,后出现双下肢水肿
2020-06-06 11:00:07
snzyg
18
株洲中医顿文里经典案例——水肿,阳水
易某,女,50岁
初诊时间:2019.7.1
主诉:下肢水肿,伴偶有疼痛2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2月前因工作岗位调整后出现下肢水肿。主要工作为伏案工作,长期坐位,少有走动,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未引起重视,水肿加重,遂来我馆求治。现症见:双下肢水肿,胫骨前及脚踝处,按之凹陷没指。右下肢为甚,时而手指浮胀感,并伴有疼痛。精神易疲乏,睡眠饮食尚可,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舌淡,少苔,脉沉。
中医诊断:水肿,阳水
中医证型:水湿浸渍
治法:健脾祛湿,通阳利水
方用:五苓散加减
黄芪30g 白术15g 薏苡仁50g 盐杜仲15g 牛膝15g
桂枝10g 猪苓15g 泽泻15g 车前子15g 五加皮15g
黄柏15g 甘草10g
10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2019.7.14.患者服用上方,水肿大减退,疼痛减轻,诉近日牙龈出血,口干口苦。遂以凉血止血治疗为主要。
三诊:2019.8.1.患者服用前方,牙龈出血止,但偶有疼痛。双下肢水肿情况基本痊愈,按之如常无凹陷,为了巩固治疗,遂在一诊方上加栀子15g,白茅根30g,15剂增强治疗。
按语:患者体型肥胖,又因长期坐位工作,运功减少,导致湿邪内侵,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方用五苓散加减健脾祛湿,通阳利水。泽泻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以茯薏苡仁、猪苓、车前子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的气化有赖于阳气的蒸腾,故方中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黄芪益气健脾,杜仲、牛膝、五加皮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