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进步研讨展成果-汉方神农中医馆第四期中医学术沙龙
为提高中医思辨水平,搭建基层中医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医生的专业能力,开拓诊疗思路, 推动多种治疗技术融合, 吸纳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7月26日晚,神农中医馆第四期学术会议在神农店会议室举行。
本期主题《辨病辩证的体会》,株洲市首届名中医晏晚秋为本期主讲嘉宾。曹文新、袁晓红、杨猛、晏晚秋、龙超华、李美珍、袁锦波等各科中医专家以及多位青年中医师、一众学员参与沙龙分享,董事长贺云祥、总经理杨勇特邀参加、总监黎新辉主持。
沙龙开始,由馆内年轻医生分享辨病辩证心得体会。首先,本馆中医内科陈伟医生分享了从沙龙上学到的李力明老师参类的用法,在实际中避免了给脾胃虚易腹胀的顾客开党参。针推科邱孝利林彩平、中医内科曹卫则从中医内外结合疗法,说出了自己的案例,对这种新的治疗思路给出了高度评价,这是一个由面到点的整体辩证法,也是中医的至高精髓。接着,中医科医生刘真淋对一重点疑难案例进行了分享。某男孩,小学在读,从小尿床,看过多位医生,吃过多味中药,均为取得疗效。经过数位医生多次会诊,最终杨猛老师提出用麻黄剂升阳的思路,打通督脉,再进行治疗,情况得到好转;同时,用相同的思路,解决了另外一个小孩的尿床情况,其家人反馈现在尿床次数大幅降低,同时在第一次治疗期间感冒发烧严重也一并得到解决。
对以上的辨病辩证,晏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个思维上的提升,更是认知上的进步。随后,晏老师分享了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因辨证和诊疗思路上细微的差别导致效果不佳,改变思路修改方子后取得疗效的案例。中医有多个辨证法,八钢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法等。每个方法都有其独立的学说但又和其它不可分割。治疗先辨证,把准了脉,思路方法就出来了。现实中的辨证往往更加复杂,有些病有些人需要多次辨证后才会找到原因,这往往是大家对中医不好的印象,认为中医治不好病。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如果我们在看诊的过程中能多反馈信息给医生,其实是可以避免误诊的几率,增加准确率和疗效的。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医是整体思维,虽然病症表现在外,但是治疗会从内着手,有时则又相反;而西医更倾向药到病除的即时效果,病在哪我医哪,好处是见效快、缺点是易复发、容易损失“原装零部件”。
随后是自由交流,刘真淋对晏老师的一个尿潴留案例提问,当时患者的舌脉象如何,还有哪些症状,大家参与了讨论,把自己的经历做了分享。陈伟医生分享了一例菲律宾顾客在菲看诊和在自己手上看诊的实例,同一个人、方子基本相同,多次对比后,发现菲律宾中医开的方子里的一味药铁皮石斛让治疗效果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这味药性甘味寒,不适宜体寒者,且是石斛中价格最昂贵的,最后顾客回国后选择了海外购。
中医相对西医更难学,需要思考琢磨的东西更多,需要判断寒、热、虚、实、里、外、阴、阳,需要考虑脏腑经络。西医相对简单,一个药可能就能解决问题,讲究的是点对点治疗。但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把病治好、让百姓不花冤枉钱,不遭受痛苦,都是好医生。任何事情,都要胆大心细、孰能生巧。最后,班长杨猛医生讲话,年轻医生需要多花时间学习,每天3小时,一年就有1千小时,集中力量学透一个病种,大量学习,知识量丰富了,碰到问题时,就会灵感闪现,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但是在特定的时候,就能绽放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