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袁晓红:薪火相传的中医儿科传承人,也是孩子们最爱的“袁奶奶”!

2024-12-25 15:19:28 snzyg

在湖湘中医这片浩瀚星空中,袁晓红教授宛如一颗璀璨而温润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着患者的健康之路。


袁晓红,这位出生于60年代的杰出女性,自 1989 年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使命的中医之旅。作为民主促进会委员,她不仅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更在社会责任方面积极担当。


从小耳濡目染 对中医情有独钟


袁晓红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自幼便已深深扎根。她出生于石门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在其从医之路上,扮演了极为关键的引路人角色。
其父年少时就读私塾,师从一位德高望重、“文”“医” 皆通的先生,而湖南当代名医熊继柏与他父亲更是同门师兄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袁晓红从小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犹记 1970 年,当时父亲于当地小学任教。一日,有人手指被刀砍伤,伤口极深,几近断离,鲜血如注。彼时农村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然父亲迅速外出采来一把草药,为伤者敷上。神奇的是,短短几分钟,流血便得以止住,伤者的痛苦亦明显减轻。不久后,伤者再次登门,指头竟已奇迹般愈合。年仅 7 岁的袁晓红目睹此景,内心对中医的神奇力量充满了震撼与好奇,也由此开启了她对中医的最初认知。
自识字起,袁晓红便沉浸于父亲的医书世界。那些古老的典籍,承载着千年的医学智慧,她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许多书籍都在她的反复翻阅下变得破旧不堪。在求知若渴的同时,她亦早早地跟随长辈踏上了上山采药的旅程。提及采药经历,袁晓红眼中总是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据她的学生所言,袁晓红常常带领他们穿梭于山林之间,她始终坚信,往昔优秀的中医,不仅要熟谙药性,更需精通采药制药之术。
14 岁那年,为寻觅一味名为 “金线吊葫芦” 的草药,袁晓红在叔叔的引领下,踏入了石门县的扶贫大山。那片广袤的山脉,堪称草药的天然宝库,湖南省内的绝大多数草药种类皆可在此寻得踪迹。他们长途跋涉,走过上百里的蜿蜒山路,其间见识了无数珍稀药材。历经整整两日的艰难探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与艰辛后,终于成功采得所需草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即便在她后续进入大学接受系统学习之后,依然深深地镌刻在她的生命轨迹之中,持续影响着她的人生走向与医学理念。直至今日,她对草药依旧怀着那份炽热的 “情有独钟”,矢志不渝地在中医之路上奋勇前行。
师从国医大师 学中医先学做人

在袁晓红的成长之路上,有幸师从多位名医,而这段经历不仅铸就了她精湛的医术,更深刻地塑造了她的医德与为人。

她曾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回溯至 1988 年至 1989 年大学时代,湖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 “杏林医馆” 成为了她学医的重要一站。彼时,熊继柏常在此坐诊,袁晓红便在一旁悉心打下手。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她真切地领略到熊老那登峰造极的医术,每一次的诊疗过程都犹如一场精妙绝伦的医学艺术展示。然而,更令她动容的是熊老那如春风般温暖的高尚医德。熊老对待每一位病人都关怀备至,诊病时全神贯注、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关乎病情的细节。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深深镶嵌在袁晓红的心中,成为她日后行医的光辉榜样,持续而深远地影响着她的医学理念与行为准则。

大学毕业后,袁晓红又踏上了在石门当地唐老中医门下继续深造的旅程。从她的住所到唐老中医家,路途颇为遥远且艰辛,但这丝毫未能阻挡袁晓红对知识的炽热渴求。她如同一位坚毅的行者,风雨无阻,毅然决然地奔波在求学之路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汲取医学智慧的珍贵机会。起初的半年时光里,唐老先生并未急于传授她专业的医术知识,而是安排她做些诸如整理药材、打扫诊室之类的杂事。每当袁晓红在做人做事方面稍有差池,老先生都会及时给予严厉的教导与指正。这让袁晓红满心疑惑却又不敢多言。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老先生见她德行端正、态度诚恳,才逐渐开始传授中医的精髓要义。时至今日,袁晓红常常将这段经历分享给她的学生,她语重心长地说道:“欲成良医,必先修善德。老师当初之举,并非有意刁难,而是在用心考察我的德行修养,因为只有品德高尚之人,才能够真正肩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做一个对病人用心的“好医生”

袁晓红在医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情怀,其学术造诣与临床诊疗能力皆令人钦佩不已。
在平时的门诊中,袁晓红的诊室总是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们围得水泄不通。每一次诊疗,无论是手诊时对患儿手部脉络与肌肤状况的精准感知,舌诊时对舌苔细微变化的洞察秋毫,面诊时对整体面色神情的敏锐捕捉,还是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技法,她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尽显细心与耐心。
曾经有一位来自湘潭县的三岁患儿,自呱呱坠地起便被长期腹泻所困扰。小小的身躯面黄肌瘦,虚弱到连站立都极为困难,生命仿佛在病魔的阴影下摇摇欲坠。整整三年,家长带着他辗转于省内各大医院,然而病因却始终如一团迷雾,难以捉摸。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家庭经济不堪重负,债台高筑,最终医院无奈劝其放弃。在绝望之际,家长听闻袁晓红之名,心怀一丝希望带着患儿前来求诊。袁晓红毫不犹豫地接诊,她花费了一个多小时,耐心地为患儿进行全面检查,仔细地询问病情细节,同时认真研读此前的各种检查单报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随后,她精心开具了几副中药。一周后,患儿虽有轻微好转,但因服用中药困难,袁晓红见状,主动为其准备中药敷贴与中药灌肠,并从家中带来治疗仪,免费为患儿进行治疗。在那一周的数个夜晚,袁晓红都在为患儿的进一步康复绞尽脑汁,查阅大量医学资料,尝试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只为能找到更适合患儿的方法。
功夫不负苦心人。半个月后,患儿的病情竟奇迹般地显著好转。那一刻,袁晓红内心满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与欣慰。而这,仅仅是她日常行医的一个缩影。无数个日夜,她白天在诊室中为患者排忧解难,夜晚则常常为疑难病症患者劳心费神,查阅资料、研制外治药物,竭尽全力只为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来找袁晓红看过病的病友们由衷地赞叹:她无疑是一位难得的好医生,其医术精湛固然令人折服,但她那颗对患者关怀备至、用心良苦的心,才是真正打动人心、令人敬仰的关键所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成为患者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


好中医就要能让人不生病
中医素来有“上工治未病”之说,怎么样提高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直是袁晓红研究的课题。袁晓红很善于用中医外治内调的办法来提高人的免疫力,改善亚健康状况。
袁晓红对敷贴疗法很有研究,神农中医馆的三伏贴、三九贴、天灸贴、咳喘贴、止汗贴、腹泻贴、退热贴、鸡眼贴等,袁晓红都有参与研发,反响很不错。袁晓红说,这些敷贴疗法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研发出来的,不光可以治疗疾病,在调理体质的同时更能增强人的“正气”。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一种很好的敷贴疗法。对于很多阴、寒较盛的人来说,等到冬天发病的时候来治,就像“冬天晾衣服”怎么治效果都不好,相反,利用自然界的阳气来治病强身,事半功倍,这几年,用她的敷贴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的人不计其数,而且,中药敷贴,即安全又便宜。
冬病冬治“三九贴”所选用多具温热之性的中药材,如细辛、白芥子、甘遂等。经精心调配后,贴敷于特定穴位,如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以及腹部的神阙、关元等。通过穴位的传导作用,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深入经络气血,驱散体内寒邪,激发阳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对各类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功效。

袁晓红还说,敷贴疗法虽很好,但一定要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药方,不同的穴位很重要,现在有很多地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处方,一个贴法,这其实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六边形中医”——全能型儿科专家

袁晓红无疑是一位熠熠生辉的多面能手。在学校里,她是教学队伍的中流砥柱,她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卓越的教学能力,在中医教育的舞台上播撒种子。
其教学涉猎广泛,针灸课程中,她能将人体经络穴位与针法技巧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领悟针刺治病的精妙;方剂课堂上,对各类经典方剂的配伍、功效、主治娓娓道来,剖析方剂背后的智慧;中药讲授时,详细解读每味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仿佛带领学生走进一座神奇的本草大观园;中医内科与诊断教学里,又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将理论与实际病例紧密结合,使学生们对中医的诊疗体系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而在临床实践这片充满挑战的战场上,袁晓红更是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全能实力。她通医懂药,医术精湛得可内治脏腑之疾,又能外疗肌肤之恙,无论是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外科病症的清创处置,还是妇科疾病的调理呵护,儿科病患的精心救治,皆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尤其是面对儿科疾病这一特殊领域,她匠心独运,自成一派。深知小朋友对中药苦涩味道的抵触,她巧妙运用外治之法,如中药敷贴、推拿按摩等,让治疗过程变得轻松无痛。面对儿科疾病的反复发作,她高瞻远瞩,精准地从提升患儿免疫力这一关键核心入手,秉持扶正祛邪的理念,调节患儿体内阴阳平衡。在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肆虐之时,她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运用中药治疗屡建奇功,其自行研制的多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更是效果显著,如同一剂剂良方妙药,为患儿们驱散病痛的阴霾,带来健康的曙光,赢得了患儿家长们的信赖与赞誉,也为中医儿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独特且卓越的力量。


电话咨询
服务项目
专家团队
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