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李阿姨:听袁力建议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这些做法很实用
导语: 患上糖尿病后,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各种并发症。株洲的李阿姨确诊糖尿病五年,在袁医生的指导下,她逐渐了解到,并发症并非必然,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全能够有效预防。以下是李阿姨结合自身经验,分享的一些她觉得非常实用的日常做法。
一、核心认知:预防始于稳定血糖
李阿姨回忆,袁医生首先向她强调:“预防并发症,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血糖的剧烈波动是损伤血管和神经的元凶。因此,她学到的所有方法都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展开。
二、李阿姨正在践行的实用做法
1. 饮食管理:巧用“手掌法则”,轻松量化食物
对于繁琐的食物热量计算,李阿姨觉得“手掌法则”非常直观好用:
主食(碳水化合物):每餐一个拳头的量,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
蛋白质:每餐一个掌心大小的鱼、禽肉或豆制品。
蔬菜:每天至少两手捧起的量,以绿叶蔬菜为主。
脂肪:每天一个拇指尖的油脂量。
这个方法帮助她快速估算每餐分量,避免了过度依赖称重,让饮食控制变得简单可行。
2. 足部护理:像“每日功课”一样重要
袁医生告诉她,糖尿病足是最需要警惕的并发症之一。李阿姨养成了每日足部检查的习惯:
每天看一看:在光线充足处检查双脚、脚趾缝,有无破损、水疱、红肿。
每天摸一摸:用手感知足部皮肤温度是否异常。
温水洗脚:水温始终控制在40℃以下(用手肘测试),洗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趾缝。
谨慎修剪:剪指甲平着剪,避免剪破皮肤或剪得太深。
3. 定期监测:不只看空腹血糖
除了常规的空腹血糖,李阿姨现在会定期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这能让她和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血糖的整体控制水平,并及时调整方案。
4. 规律运动:融入生活的“微运动”
除了每天30分钟的快走,李阿姨还采纳了“微运动”建议:
饭后静坐半小时后,起身活动10-15分钟。
看电视时,起身做几次伸展运动或踮脚尖。
这些做法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 定期筛查:为身体做“年检”
在袁医生的提醒下,李阿姨每年都会进行一套固定的并发症筛查,包括:
眼底检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早期发现肾脏损伤。
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查:评估四肢的循环和感觉功能。
三、李阿姨的感悟
“这些方法听起来都是小事,但贵在坚持。”李阿姨总结道,“预防并发症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它就藏在每天的一顿饭、一次散步、一次脚部检查里。信任医生,并把自己变成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才是最实用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