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株洲糖友如何保暖?袁力医生给出健康过冬指南
随着株洲的天气逐渐转凉,保暖成为每个人关心的话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暖绝非多穿一件衣服那么简单,其中蕴含着重要的健康学问。不恰当的保暖方式,甚至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株洲神农中医馆的袁力医生特别指出,糖友在秋冬季节的保暖措施,需要格外科学与谨慎。
一、为何糖友更需“科学保暖”?袁力医生解析背后原因
袁力医生解释,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在应对寒冷时面临着多重挑战:
血管脆弱,循环差: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导致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手脚等部位本身供血就不足,因此更容易感到冰冷,也更容易发生冻伤。
神经迟钝,易受伤:糖尿病神经病变会使患者对温度、疼痛的感觉变得迟钝。这意味着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泡脚时,往往因感觉不到真实的温度而极易导致烫伤,且烫伤后难以愈合。
免疫力低,易感染:寒冷天气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而糖友免疫力较低,一次普通的感冒都可能引起血糖剧烈波动,加重病情。
二、避开设温“陷阱”:袁力医生提醒这些保暖方式要当心
基于以上原因,袁力医生特别为株洲的糖友们指出了几种需要警惕的保暖方式:
慎用热水袋、电热毯: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足部。睡前可用它们预热被窝,入睡时最好取出。
警惕泡脚水温:泡脚虽是很好的保暖习惯,但水温务必控制在37℃左右,以手背感觉温热为宜,切忌过烫。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避免紧身衣裤:过紧的衣物和袜子会进一步压迫血管,加重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不畅,反而越穿越冷。
三、安全过冬之道:袁力医生的正面保暖建议
那么,糖友应该如何安全、有效地保暖呢?袁力医生给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
分层着装,重点防护: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要特别注重头、颈、腰、腹和足部的保暖,戴上帽子、围巾,穿上宽松温暖的棉袜和鞋子。
主动运动,生热暖身:在身体条件允许下,不要久坐。可以在室内散步、打打太极拳,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是最好、最安全的产热方式。
温暖饮食,固护阳气:从中医角度看,秋冬宜温阳。袁力医生建议,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性温的食物,如生姜、羊肉(需适量)、韭菜等,烹饪方式多选炖、煮,喝一些温热的汤粥,由内而外驱散寒气。
监测血糖,稳定基础:寒冷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秋冬季节更需加强血糖监测,确保血糖平稳,这是所有保暖措施能安全有效实施的基础。
袁力医生总结道,对于株洲的糖尿病患者,保暖是一项重要的自我管理内容。它要求糖友在追求温暖的同时,时刻保持一份警觉,将安全置于首位。通过科学的保暖方法,结合稳定的血糖控制,才能安然度过寒冬,享受健康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