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腹泻不止别慌!袁晓红医生在神农中医馆教你科学应对
感染性腹泻:多伴随发热、呕吐、大便带黏液或血丝,排便时孩子可能哭闹(腹痛),常见于秋冬季节(轮状病毒高发);
非感染性腹泻:多因吃太多生冷食物、辅食添加不当、腹部受凉引发,大便无明显异味或呈酸腐味,一般无发热。
脱水表现:尿量明显减少(如婴儿 4-6 小时无尿、幼儿 8 小时无尿)、口唇干燥、哭时无泪、前囟或眼眶凹陷;
精神状态差:持续嗜睡、烦躁哭闹、拒绝进食饮水;
严重症状:高热不退(超过 38.5℃)、剧烈呕吐、大便带大量血丝或脓血;
特殊人群:3 个月以下婴儿腹泻(肠道功能更脆弱,易引发并发症)。
误区 1:“腹泻就用止泻药”—— 强行止泻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无法排出,加重感染风险,尤其感染性腹泻需先 “对症处理”,而非盲目止泻;
误区 2:“腹泻要禁食”—— 腹泻时孩子肠道功能弱,但完全禁食会导致营养流失、电解质紊乱,正确做法是 “清淡饮食、少量多次喂养”;
误区 3:“只喝白开水补水”—— 腹泻流失的不仅是水分,还有电解质(如钠、钾),仅喝白开水无法纠正电解质失衡,建议喝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
误区 4:“腹泻刚好就补营养”—— 腹泻恢复期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立即吃高蛋白、油腻食物(如肉、蛋、奶),易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腹泻反复。
风寒腹泻:多因腹部受凉引发,常见症状为大便清稀、泡沫多、无明显异味,孩子可能怕冷、流清鼻涕,调理侧重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如推荐生姜红糖水(生姜 1 片 + 红糖少量煮水,适合 1 岁以上孩子)、热敷腹部(用温毛巾或暖水袋热敷肚脐周围,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湿热腹泻:多因感染或饮食积热引发,常见症状为大便黄稀、带黏液、有酸臭味,孩子可能伴随发热、口唇发红,调理侧重 “清热利湿、止泻”,如推荐马齿苋水(新鲜马齿苋煮水,适合 2 岁以上孩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淡饮食(如小米粥、烂面条,避免甜食、油腻食物);
食积腹泻:多因暴饮暴食、辅食添加不当引发,常见症状为大便酸腐味重、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孩子可能腹胀、口臭,调理侧重 “消食化积、和胃止泻”,如减少食量(每餐比平时减少 1/3)、顺时针摩腹(每次 5-10 分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食);
脾虚腹泻:多因腹泻日久或脾胃虚弱引发,常见症状为大便稀溏、久泻不愈,孩子可能面色苍白、食欲差、精神倦怠,调理侧重 “健脾益气、止泻”,如推荐山药粥(山药去皮煮烂,加少量大米熬粥,适合 6 个月以上孩子)、小儿推拿(如补脾经、推三关,增强脾胃功能)。
小儿推拿:这是袁晓红医生常用的调理方式,通过特定手法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例如,揉脐(顺时针揉肚脐周围,每次 5-10 分钟,温和止泻)、推上七节骨(从孩子尾椎骨向上推至第四腰椎,每次 100 次,适合各种类型腹泻)、按揉足三里(健脾益气,增强肠道抵抗力);
饮食调理:根据腹泻类型推荐适配食物,帮助肠道恢复:
6 个月以下婴儿: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少量多次喂养,若乳糖不耐受可暂时更换无乳糖配方奶;
6 个月以上孩子:风寒腹泻可吃小米粥、南瓜泥;湿热腹泻可吃冬瓜粥、苹果泥(蒸熟的苹果含果胶,有收敛作用);食积腹泻可吃山楂粥(少量山楂煮水,加大米熬粥,帮助消食);
穴位贴敷:针对腹泻反复或脾胃虚弱的孩子,袁晓红医生会推荐温和的穴位贴敷(如贴敷神阙穴、天枢穴),通过中药成分渗透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减少腹泻频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敏)。
避免这些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凉奶)、甜食(如蛋糕、糖果,易加重肠道渗透压,导致腹泻)、油腻食物(如炸鸡、肥肉,难消化)、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可能刺激肠道);
推荐这些食物:小米粥、烂面条、蒸苹果、南瓜泥、山药泥(易消化,且能保护肠黏膜);
喂养方式:少量多次,每次喂平时食量的 1/2-2/3,避免一次喂太多加重肠道负担。
勤洗手:家长接触孩子前后、换尿布后、准备食物前,需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细菌带入孩子口中;
清洁臀部: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轻轻擦干,涂抹护臀膏,避免红臀(腹泻次数多易刺激皮肤);
消毒用品:孩子的奶瓶、餐具、玩具需定期消毒(如煮沸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加重腹泻。
及时补水:每次腹泻后喂 10-20 毫升口服补液盐(按年龄调整剂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喂水导致呕吐;
保证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多休息(睡眠时身体修复快,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避免过度活动消耗体力。
便捷就诊:针对腹泻孩子,支持优先就诊,减少排队等待时间;若孩子精神差,可提供诊室休息区,避免交叉感染;
专业指导:袁晓红医生会详细向家长讲解腹泻原因、护理要点,教家长识别脱水信号、正确冲调口服补液盐,避免家长因信息不全焦虑;
后续跟踪:支持线上咨询(家长可通过微信反馈孩子腹泻次数、精神状态),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护理建议,避免多次带孩子奔波。
不盲目使用抗生素:多数腹泻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仅细菌感染(如大便带脓血、化验有白细胞)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依赖 “偏方”:如给孩子喝浓茶、醋水,或贴不明成分的 “止泻贴”,这些做法可能刺激肠道,加重腹泻;
不忽视 “恢复期护理”:腹泻好转后,需继续保持清淡饮食 1-2 周,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立即吃生冷、油腻食物;
不频繁换医生:腹泻恢复需要时间,若孩子精神状态好、无脱水,可按医生建议坚持护理,避免因短期无好转频繁换医生、盲目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