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吴叔叔:冬季糖尿病保暖,袁力医生的建议很贴心
导语: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季不仅意味着寒冷,更潜藏着诸多健康风险。株洲的吴叔叔患糖尿病多年,以往每到冬天都格外难熬,手脚冰凉不说,还特别担心感冒。今年,他听取了袁医生的一系列保暖建议,安然舒适地度过了寒冬。以下是吴叔叔觉得特别“贴心”的几点分享。
一、曾经的困扰:冬天成了“过关”
“以前我最怕过冬天,”吴叔叔坦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好像特别差,晚上要盖很厚的被子。更麻烦的是,一不小心就会感冒,而一感冒,血糖就跟着失控,形成恶性循环。”
二、袁医生的贴心建议:保暖≠多穿衣服
袁医生告诉吴叔叔,糖尿病患者的冬季保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特别细致和科学。
1. 穿衣的学问:分层保暖,重点防护
“洋葱式”穿衣法:袁医生建议他穿多层薄衣服,而不是一件厚衣服,这样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灵活增减,避免出汗后着凉。
重点保护核心区域:特别强调要戴围巾保护颈部,穿背心保护胸背部,因为核心体温稳定了,全身就不容易感觉冷。
材质选择:贴身衣物选择吸湿排汗的纯棉或专业运动材质,避免羊毛等可能引起瘙痒的材质直接接触皮肤。
2. 足部护理: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
这是吴叔叔觉得最“贴心”的部分。
每日温水泡脚:水温严格控制在37℃左右,用水温计测量或让家人帮忙试温,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足部神经迟钝,极易烫伤。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洗脚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保持干爽以防真菌感染。
穿合适的鞋袜:选择宽松、透气、柔软的棉袜和保暖的鞋子,避免过紧的鞋袜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绝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直接暖脚:袁医生严肃告诫,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烫伤的最常见原因,风险极高。
3. 饮食御寒:由内而外的温暖
定时定量,均衡营养:袁医生解释,身体产热需要能量,规律进餐、保证足够的主食和优质蛋白摄入,是维持体温的基础。切勿因担心血糖而过度节食。
推荐暖身汤饮:如白菜豆腐汤、鸡汤(去浮油)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由内而外温暖身体。
避免饮酒御寒:袁医生特别纠正了这个误区,指出酒精会使血管扩张,虽然短时间内感到发热,但实际上会造成热量更快流失,过后反而更冷。
4. 室内环境与户外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天气晴好时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炭火取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和空气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
选择合适时间户外运动:建议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午后进行锻炼,如快走、打太极等,既锻炼了身体,又接受了日光照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钙质吸收。
三、吴叔叔的收获与体会
“听了袁医生的建议,这个冬天我过得特别踏实。”吴叔叔满意地说,“手脚冰凉的状况改善了很多,也没有感冒。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非常细致周到,真正考虑到了我们糖友的特殊情况,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他深切体会到,对于糖尿病患者,科学的保暖是冬季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做对了,就能安稳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