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周阿姨:糖尿病皮肤问题,袁力给的应对方法很有效
导语: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反复感染是常见的困扰。株洲的周阿姨就曾为此烦恼不已,直到在袁医生的指导下,她学会了一套系统的皮肤护理方法,情况才得到显著改善。以下是周阿姨的真实经历分享。
一、曾经的困扰:皮肤成了“重灾区”
“那段时间,我的皮肤又干又痒,尤其是小腿,像鱼鳞一样,晚上痒得睡不着,忍不住去抓,结果皮肤都抓破了。”周阿姨回忆道。她试过各种润肤霜和药膏,但效果总不持久,反复的皮肤问题让她身心俱疲。
二、探寻根源:为何皮肤总出问题?
在向袁医生咨询后,周阿姨才明白,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问题并非偶然:
高血糖环境: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细小的血管和神经,导致皮肤汗液和皮脂分泌减少,天然保湿屏障受损,从而变得异常干燥。
神经病变:皮肤神经末梢受损,可能引发顽固性瘙痒。
免疫力下降:高血糖削弱了皮肤的抗感染能力,使得细菌和真菌更容易入侵,一个小伤口也可能迟迟不愈。
三、袁医生指导的皮肤护理方法:建立三道防线
袁医生告诉周阿姨,应对皮肤问题,预防远胜于治疗,并为她制定了一套细致的日常护理方案:
第一道防线:温和清洁,避免刺激
水温控制: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40℃之间,以免烫伤和过度去除皮脂。
选用中性沐浴产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沐浴露。
缩短洗浴时间:每次洗澡不超过15分钟,洗完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身体,切忌用力揉搓。
第二道防线:科学保湿,锁住水分
这是周阿姨觉得最有效的一环。
把握“黄金3分钟”:在洗澡后皮肤尚带潮气时,立即全身涂抹足量的保湿霜。
成分选择:选择含有神经酰胺、尿素或透明质酸等成分的医学保湿品,修复皮肤屏障的效果更好。
持续坚持:即使不洗澡,在干燥季节也要每天涂抹1-2次,尤其是四肢伸侧等容易干燥的部位。
第三道防线:主动防护,杜绝感染
每日皮肤自查:养成习惯,在光线充足处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双脚、腋下和腹股沟,看有无破损、红肿、水疱或皮疹。
谨慎处理伤口:任何微小破损,都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并用无菌敷料覆盖。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流脓,立即就医。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四、周阿姨的收获与体会
“坚持这套方法几个月后,皮肤干燥和瘙痒的问题基本消失了,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周阿姨欣慰地说,“我现在不再为皮肤问题焦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袁医生教的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关键是效果实实在在。”
她特别想提醒广大糖友,一定要像关心血糖一样关心自己的皮肤健康,把日常护理当成和吃药、测血糖一样重要的事情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