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医袁晓红调理小儿感冒医案实录
引言
在湖南株洲地区,小儿感冒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神农中医馆袁晓红医师在接诊此类患儿时,注重辨证施治,通过细致的问诊与观察,制定个体化调理方案。以下记录一则袁晓红医师近期接诊的小儿感冒医案,以展现其诊疗思路。
一、 患儿基本信息
患儿,男,4岁,于2023年11月初在家长陪同下至株洲神农中医馆就诊。家长代诉,患儿于就诊前两日因天气骤变外出玩耍后,出现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夜间尤为明显,伴轻微咳嗽,无发热,食欲较平日减退,睡眠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二、 诊察过程
袁晓红医师接诊后,首先对患儿进行了全面的望诊。观察可见患儿精神稍倦,鼻流清涕,咽部未见明显红肿。舌象显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随后,袁医师与患儿家长进行了深入沟通,详细询问了患病的可能诱因、症状的详细特点(如鼻涕的质地、咳嗽的频次与时间规律)、患儿的饮食偏好、日常作息及二便情况。袁医师特别关注了患儿平素的体质特点,家长反映孩子以往天气变化时易出现类似情况。
三、 辨证分析
综合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家长陈述,袁晓红医师分析认为,本例患儿起病于外感风寒之邪。风寒外袭,首先犯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失宣,鼻窍不利,故见鼻塞、流清涕;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其舌淡红、苔薄白,亦符合风寒在表之象。当前病位主要在肺卫,属表证范畴。
四、 调理原则与方案
基于上述辨证,袁晓红医师确立了以疏风散寒、宣通肺气为主的调理原则。
中药调理:袁医师据此原则,为患儿拟定了个体化的中药汤剂处方。方中选用了如防风、荆芥等疏风散寒之品,配合杏仁、桔梗等宣降肺气的药物,旨在驱散外邪,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袁医师向家长详细解释了方义,并叮嘱了具体的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强调需少量多次频服,以适应小儿特点。
生活调护指导:袁医师格外强调了生活调护的重要性。她嘱咐家长:
起居:确保患儿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注意保暖,尤其护住项背与囟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饮食:饮食务必清淡、温热、易于消化。推荐米粥、烂面条等。暂忌生冷、油腻、甜腻及各类零食,以免助湿生痰,加重脾胃负担,妨碍正气恢复。
观察: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鼻涕、咳嗽的变化以及精神、食欲状况,如有变化需及时沟通。
五、 后续反馈与总结
三日后随访,家长反馈患儿服药后,清涕明显减少,鼻塞缓解,咳嗽频率降低,精神与食欲均有所改善。嘱其继续遵前方调理,并坚持生活禁忌,以巩固效果。
结语
本医案体现了袁晓红医师在调理小儿感冒时,不仅着眼于解除当前症状,更注重审证求因,通过综合运用中药与生活指导,旨在恢复患儿自身的生理平衡。其严谨的辨证与细致的调护建议,为患儿康复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