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五气

2023-09-18 10:38:59 snzyg

宣明,宣扬阐明。五气,指五脏之气。本文宣扬阐明了人体五脏之气的生理、病理等活动变化规律,并结合病因、脉象、药物、性味、饮食宜忌等方面,按照五行法则,加以分类归纳,从而作为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燥,肝恶风,脾恶湿,肾恶寒,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译文:

饮食五味入胃后,各归其所喜的脏: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这就叫五入。

五脏之气失调各自产生不同的病变:心气失调则嗳气,肺气失调则咳嗽,肝气失调则多言,脾气失调则吞酸,肾气失调则呵欠、喷嚏,胃气失调则气逆、呃逆、恐惧,大肠和小肠之气失调则泄泻,下焦之气失调,水溢肌肤则为水肿,膀恍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其不能约束则为遗尿,胆气失调则易发怒。这就叫五病。

五脏之精气相并于某一脏所发生的病变:精气并聚于心则喜笑无常,并聚于肺则悲哀,并聚于肝则忧愁,并聚于脾则畏惧,并聚于肾则恐慌。这就叫五并,是由于五脏精气虚弱而引起相并的。

五脏各有厌恶:心脏厌恶热,肺脏厌恶寒,肝脏厌恶风,脾脏厌恶湿,肾脏厌恶燥。这就叫五恶。

五脏各有化生的液体:心化液为汗,肺化液为涕,肝化液为泪,脾化液为涎,肾化液为唾。这就叫五液。

五味各有禁忌:辛味能入气,气病病人不可多食辛味;咸味能入血,血病病人不可多食咸味;苦味能入骨,骨病病人不可多食苦味;甘味能入肉,肉病病人不可多食甘味;酸味能入筋,筋病病人不可多食酸味。这就叫五禁,不要使之多食。

五脏疾病的发生:肾病多发于骨,心病多发于血,脾病多发于肉,肝病在冬季就会埋下病根,肺病在夏季就会埋下病根。这就叫五发。

五脏被病邪扰乱而发病:邪气侵入阳分则发生狂乱,邪气侵入阴分则发生血脉阻滞的痹症,邪气搏击于阳分则发生头部病变,搏击于阴分则导致音哑之疾,邪气由阳入阴则病人较安静,由阴出阳则病人多躁动。这就叫五乱。

五脏受邪所见的脉象:春天出现秋天的毛脉,夏天出现冬天的石脉,长夏出现春天的弦脉,秋天出现夏天的钩脉,冬天出现长夏的软脉。这就是五邪脉。其预后相同,都是不治的死症。

五脏各有所藏的精神活动:心脏藏神,肺脏藏魄,肝脏藏魂,脾脏藏意,肾脏藏志。这就叫五脏所藏。

五脏各有主宰的五体:心主管血脉,肺主管皮毛,肝主管筋,脾主管肌肉,肾主管骨骼。这就叫五主。

五种过度的劳作对人体造成的损伤:长久地用眼则耗伤血,长久地睡卧则耗伤气,长久地静坐则损伤肌肉,长久地站立则损伤骨骼,长久地行走则损伤筋脉。这就叫五劳所伤。

五脏之脉相应的物象:肝脉像弦,心脉像钩,脾脉像代,肺脉像毛,肾脉像石。这就是五脏的平脉。


电话咨询
服务项目
专家团队
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