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保健技术之贴敷

2023-09-13 11:02:10 snzyg

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收,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贴敷时还可选择一些特殊的天时,以助药力,例如著名的三伏贴就是利用了三伏天人体腠理大开、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的特点。当然,并不是什么病、什么人都适合三伏贴,需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1.贴敷用药

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熬膏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常用剂型有膏剂、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等。贴敷用药具有以下特点: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蒜等。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斑蝥、蓖麻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药性或熬膏使用。以醋调和,有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以酒调和,有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以油调和,可润肤生肌。常用的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2.操作方法

贴敷前先要辨证选穴,用穴力求少而精,再对腧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将所用贴敷药物固定于患处。贴敷穴位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水疱,属于正常反应,但需密切观察,如出现剧烈反应要立即停止治疗,情况严重者对症处理。

一般每隔1~2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到3~5天换药1次。换药重新贴敷时,可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即可再贴敷。

若贴敷部位已起水疱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无菌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后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3.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也可治疗某些急性病,如哮喘、咳嗽、腹痛、面瘫、便秘、小儿咳嗽、小儿哮喘、小儿泄泻、腰腿痛、乳癖、鼻渊、口疮、遗精、阳痿、经行腹痛、月经不调、蛇串疮等。此外,还常用于治未病。

4.注意事项

(1)久病、体弱、消瘦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孕妇、幼儿慎用毒性药物;颜面部、糖尿病患者慎用发疱药物。

(2)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以免烫伤。

(3)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和观察贴敷皮肤反应。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无纺布制品固定贴敷药物。


电话咨询
服务项目
专家团队
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