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保健技术之针刺

2023-09-15 10:41:16 snzyg

针刺方法有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火针法、针刀疗法、电针法等,现主要介绍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1.针具选择

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以直径为28~30号(0.32~0.38mm)和长度为1~3寸(25~75mm) 者最为常用。短毫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或耳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针刺,作深刺、透刺之用。所选毫针的针身应稍长于腧穴应该针至的深度,且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

2.进针方法

一般以右手持针操作,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位,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常用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三种。其中,双手进针法根据针具型号和针刺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四种。

3.针刺深度和角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以安全且取得针感为原则,需结合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情况来调整。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

4.运针方法

运针,指毫针刺入穴位后,使人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两者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使用。

5.针刺效果——得气

施行各种手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得气”,现又称“针感”,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运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当针刺得气时,患者自觉针刺部位有酸、麻、胀、重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反应,有时出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等现象。医者的刺手则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到针下空松、虚滑。得气与否以及得气迟速,是能否获得针刺疗效的关键。

6.留针时间

留针的目的是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7.出针方法

一般以押手持无菌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刺手持针做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后,一般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也可减轻疼痛。如操作不当,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等。因此,针刺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至少也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电话咨询
服务项目
专家团队
挂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