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神农中医馆
《素问·宣明五气篇》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久视伤血如果长时间地看电脑、看书或刷手机等后,眼睛会感到疲劳,甚至会引起头昏、心悸、目眩等血虚症状,这是因为久视伤血。目者,为五脏六腑之精,肝开窍于目。目者,心之使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与肝。”眼睛的视觉功能赖血的濡养,心主血,肝藏血,若长时间用眼疲劳,则会使肝血
宣明,宣扬阐明。五气,指五脏之气。本文宣扬阐明了人体五脏之气的生理、病理等活动变化规律,并结合病因、脉象、药物、性味、饮食宜忌等方面,按照五行法则,加以分类归纳,从而作为临床诊治的指导原则。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五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采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作,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效,且有保健、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可以依据药膳的功效特点分为解表类、清热类、消食解酒类等,也可根据形态分为菜肴类、粥食类、饮料类等。配伍禁忌:药膳须遵循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等原则。除了中药学中强调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原则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药膳禁忌,如猪肉反
针刺方法有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火针法、针刀疗法、电针法等,现主要介绍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1.针具选择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以直径为28~30号(0.32~0.38mm)和长度为1~3寸(25~75mm) 者最为常用。短毫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或耳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针刺,
温熨疗法历史悠久,即热敷法,具有热性和药性的双重效应,为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作用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运行气血等。通过热敷患部,可使药性直达病所,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中药的作用,尤其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疗效较好,如在推拿后使用,可增强疗效。1.热敷用具及药物热敷部位多为病变局部,或根据中医理论选择腧穴进行热敷。根据不同的热敷方法,可选用毛巾、暖水袋及大小适宜的布袋等作为热敷用具。
推拿,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及保健养生方法之一,通过各种手法刺激体表经络或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理筋整复,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推拿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还可以调节免疫,增强抗病能力,并具有抗炎、退热等功效。推拿疗法无药物毒副作用,适应证极广,操作关键在于“手法作用点、作用力、作用方向准确无误,契合病因”。在完成骨科整复类操作时,要做到“稳准快巧”。
贴敷法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贴敷的机理,与西医学的透皮给药技术颇有相似之处。通过穴位贴敷,可使药物经皮肤吸收,避免了肝脏及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因而保持了更多有效成分,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贴敷时还可选择一些特殊的天时,以助药力,例如著名的三伏贴就是利用了三伏天人体腠理大开、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的特点
刮痧法是以中医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运用刮痧器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机理在于通过对十二皮部的良性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1.刮痧器具刮痧器具主要是刮痧板,一般用水牛角或玉石材料制作而成。此外,也可使用边缘光滑、洁净、易于手持、不易损伤皮肤的日常用具,如铜钱、汤勺、瓷片、苎麻等。为了润滑皮肤,使得刮痧板能在皮肤上顺畅移动而不致损伤皮肤,刮痧时常以刮痧乳或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