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神农中医馆
夫天地之间,惟是阴阳二气耳,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四象立;四象立而生水、火、金、木、土,是为五行;五行生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或生成,或克复,变化无穷,然后万物乃生,故万病虽多,亦无非六气之所致者也。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先贤们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这一观念贯穿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及养生等各个方面的理性认识之中。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如汗、吐、下、和、清、温、补、消八法。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中医学依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将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1.阴阳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
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对象。气、血、津液皆以精为化生之源,此四者皆归属于“形”的范畴。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